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足球与商业联姻后的甜蜜人生??世界杯“幕后花絮”引发的法律思考/梅明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1:47:11  浏览:81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足球与商业联姻后的甜蜜人生??世界杯“幕后花絮”引发的法律思考

梅明华


德国2006足球世界杯赛程已快过半,小组赛上各路精英粉墨登场,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了四年一次的视觉大餐,让人回味无穷。

世界杯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足球球星、球迷,同时,也要归功于体育赞助商的:没有体育赞助商的“慷慨”解囊,很难想象世界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但我要说的是,世界杯更少不了律师等法律工作中的功劳,是世界杯背后“默默无闻”的律师,将现代足球与商业规则紧密相连,铸造现代足球发展的源源血脉,创造足球世界杯的空前盛况。如果没有律师的辛勤工作及精细严谨的法律文件,恐怕我们就难以见识如此这般精彩纷呈的世界杯比赛。

我们不妨先看下面一则“趣闻”!德国电视一台前几日播放了“幕后花絮”:6月16日荷兰队与科特迪瓦的比赛开始前,国际足联勒令数百名荷兰球迷在进入斯图加特世界杯球场前脱掉裤子。报道说,国际足联之所以强迫球迷脱掉裤子,是因为这些球迷的橘红色长裤上印有一种荷兰啤酒的商标,但荷兰的这家啤酒公司却并非本次世界杯的官方啤酒指定赞助商。国际足联怀疑这家公司企图利用这些球迷在世界杯球场内变相做广告,因此对球迷采取了这一极端的措施。

虽然是“幕后花絮”,但我们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国际足联对保护其赞助商商业利益方面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也正是在国际足联与其赞助商之间的这种互动中,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律师在联通足球与商业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德国世界杯赞助商大致可以分为“国际赞助商”和“国内赞助商”两种。国际足联与15家企业签署了“国际赞助商”特许协议,这些“国际赞助商”包括“Yahoo!”、百威啤酒、麦当劳、飞利浦等全球知名企业,利用“国际赞助商”特许权,它们有权通过世界杯来独家宣传和销售本企业的产品。此外,国际足联还另外确定了六家“国内赞助商”。不管是“国内赞助商”还是“国际赞助商”,都必须向国际足联支付相当高昂的赞助费用。

据估计,赞助商的赞助费已大大超过世界杯门票收入,已成为国际足联的主要收入来源。国际足联与其赞助商因此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获得更高的赞助费,国际足联及世界杯主办国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其赞助商的特许权或其他排他性安排。但是,如何界定赞助商特许权或排他性安排的边界,如何平衡赞助商与非赞助商的竞争关系及市场利益,这是国际足联和各赞助商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国际足联与各赞助商讨价还价的持续争论的焦点。无疑,国际足联和各赞助商的律师在其间扮演着至关重要要的角色。

现在可以明确的是,通过聘请律师与国际足联的艰辛的谈判,国际足联的各官方赞助商在世界杯期间享有的排他性安排已发挥至极致。据英国媒体介绍,作为国际足联官方赞助商之一的可口可乐公司就与国际足联约定,在德国12个主办城市的球迷狂欢聚集区,对于所有非酒精类饮料,除了当地自来水管里的自来水外,只能出现可口可乐的饮料,可口可乐公司甚至连别人卖牛奶也不放过,后来在各方压力之下才勉强同意可以在上述区域销售纯牛奶。能够赢得如此苛刻的排他性安排,可口可乐公司的律师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专业律师把可口可乐公司的潜在竞争对手在世界杯期间可能采取的各种营销方式或渠道了解得一清二楚,并通过严谨的协议安排顺利实现了可口可乐公司世界杯体育营销的整体战略部署。

此外,为了消除世界杯期间可能存在的“埋伏式营销”(Ambush Marketing)方式,各赞助商一方面通过与国际足联签署内容详尽的特许权及排他性安排,以此挤压埋伏营销者的生存空间,以维护赞助商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切实履行国际足协与有关官方赞助商有关协议中的有关约定,国际足联也与德国有关政府执法部门协调,借助当地执法力量确保赞助商的特许权利。前述荷兰球迷被迫脱裤子的世界杯花絮就是明证。除此之外,百事可乐曾在世界杯开赛之前向上千球迷发送印有“Pepsi”标志的T恤,结果也被德国执法部门制止。

当然,国际足联与其赞助商之间如此苛刻的排他性安排也遭致舆论的一些非议,但是这种商业与足球,商业与体育的之间双赢的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国际体育赛事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典范,国际足联并不会因为这些非议而改变态度。在前述荷兰球迷被迫脱裤子事件发生后,国际足联新闻干事西格勒向媒体表示:“国际足联合一般不会对观众的穿着说三道四,但如果有的商家企图利用观众‘钻空子’,那国际足联绝不会手软。”

国际足联对其赞助商特许权及排他性安排的严密保护,也说明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利益唇齿相依的辩证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不能有效及时地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哪有如此众多的国际知名厂商挤进绿茵场,为国际足联带来巨额的赞助费?足球与商业联姻后的蜜月人生,羡煞人也!

依法保护体育赛事中各有关当事方的利益,也是体育赛事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法律保障。有报导称,在伦敦取得 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之次日,英国政府即宣布将制定严厉的法律,禁止任何与奥运会相关的非官方埋伏式营销,禁止对奥林匹克字标及奥运五环标志进行任何非官方的使用和贩卖,力求使英国的奥林匹克规则与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相一致。伦敦筹备奥运,法制先行,值得钦佩。

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东道国,我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有力保障奥运会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开辟东道国与各赞助商之间的多赢合作模式,我们有必要多向德国世界杯学习,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的立法、司法和执法部门以及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注:“埋伏式营销”(Ambush Marketing):在体育赛事中,埋伏式营销一般是指非赞助者在未付费赞助体育事件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营销活动与体育活动建立联系,从而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虚假印象,误以为它也是赛事的赞助者,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赛事有联系,以达到宣传和推广品牌及产品的目的。这种营销方式严重损害了体育赞助商的利益,倍受市场道德的质疑和谴责。)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玉树地震捐赠物资统一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玉树地震捐赠物资统一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政办〔2010〕96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玉树地震捐赠物资统一登记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二日


青海省玉树地震捐赠物资统一登记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捐赠物资的管理,规范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和使用,提高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根据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捐赠物资是指捐赠用于玉树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紧急抢险、转移安置和灾后重建等物资。

第二章 捐赠物资的接收和管理

  第三条 捐赠物资接收,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条 救灾帐篷、御寒衣物、被褥、床具、火炉等生活类物资,由民政部门统一接收,其它物资(含定向捐赠物资)原则上由受赠受援单位组织接收。
  第五条 境外组织捐赠的物资,须报省政府外事部门核准,经海关、质检等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接收。
  第六条 捐赠物资按照“谁接收谁管理、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建章立制,指定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做到账物相符、完整无损,规范管理。
  第七条 各级卫生、质检、药监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对救灾捐赠物资进行质量检验检疫和卫生监督管理。

第三章 捐赠物资的登记


  第八条 省民政厅负责全省捐赠物资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
  第九条 省直各部门、各单位接收的捐赠物资,应及时登记报送省民政厅汇总。
  第十条 省内各级红十字会、慈善会接收的捐赠物资,应逐级汇总,由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统一报送省民政厅。
  第十一条 各州(地、市)、县(市、区、行委)政府及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在5月20日前接收的捐赠物资,应逐级登记汇总,由各州(市、地)民政局和省直各部门、各单位统一报送省民政厅。5月20日以后接收的捐赠物资,应坚持周报制度,于每周五12时前由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州(地、市)民政局汇总后报送省民政厅。

第四章 捐赠物资的分配使用

  第十二条 捐赠物资坚持集中使用的原则,由省民政厅根据灾区需求和灾后重建要求统一拟定分配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由各地区、各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省直各部门、各单位、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接收的非定向捐赠物资,由省民政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的要求,结合灾区需求和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商灾区人民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统一提出分配使用方案,报请省政府批准后,组织运送到灾区。
  第十四条 定向捐赠的物资,由接收单位按照捐赠者意愿安排使用,逐级报省民政厅备案。
  第十五条 捐赠方明确指定捐赠受赠单位用于工作的物资,由受赠单位使用,但须报省财政厅备案和省民政厅统一登记。对受赠单位正在用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捐赠物资,可暂时继续使用,但须报省民政厅统一登记,对可重复使用的捐赠物资根据灾区需求和灾后重建需要将集中调剂使用。
  第十六条 在捐赠物资过于集中某一地区或某一品种的情况下,经捐赠人书面同意,灾区州、县民政部门可按有关规定调剂分配。
  第十七条 调运至灾区的各类捐赠物资,统一由灾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接收登记、分类储存、调运分发,确保手续完备、专人负责、专账管理、账物相符。
  第十八条 尚未调运至灾区的不便长期储存以及不便运输的生活类物资,由省民政厅提出意见,报省政府依据相关规定批准后统一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捐赠物资发放中严禁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在保障需求的同时,避免物资浪费。
  第二十条 省民政厅和灾区各级政府应当公布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第五章 捐赠物资的回收
 

  第二十一条 可回收利用的生活类捐赠物资,由民政部门负责回收,作为当地救灾物资储备。
  第二十二条 可回收利用的救援、医疗、通信、供电、交通等救灾捐赠物资使用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负责回收(含中央驻青单位),报经同级政府同意后,移交原接收部门、受援单位或受赠单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在接收、临时仓储、运输及回收捐赠物资等方面所需的费用由省财政厅审核安排。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所需经费按各自章程办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加强捐赠物资的接收、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青海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


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的决议

  (2005年9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了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会议决定,批准《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由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2005年7月22日洛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市场管理,规范体育经营活动,保护体育活动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开办的体育健身、训练、培训、竞赛、表演等活动。

  体育经营活动的具体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经营活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规定的体育经营活动场所;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

  (三)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条件和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危险性大、技术和保障条件要求高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是:滑翔、热气球、动力伞、漂流、攀岩、蹦极、武术(含散打)、健身气功、拳击、赛车(含卡丁车)、摩托车、摩托艇、跆拳道、游泳、轮滑、汽车、登山、滑雪、潜水、滑冰等国家和省规定的项目。

  第七条利用危险性大、技术和保障条件要求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从事经营的,应当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同意。

  从事第六条规定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除具备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必要的体育技术人员、应急救护人员和救护设施;

  (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

  第八条市体育行政部门对符合第七条第二款条件的,应当同意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体育活动经营者;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从事本条例第六条规定之外的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五日内向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备案时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体育场所、设施、器材的证明文件、合格证书或者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条法律、行政法规对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要求的,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使用依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应当佩带标志。

  第十一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必须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公示证照。

  第十二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变更名称、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范围的,应当依法变更证照、备案。

  第十三条体育活动经营者依法办理工商歇业、停业手续后,应当在十日内书面告知体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控制经营场所接纳消费者的数量,人均活动面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遵照国家关于消费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消费者,不得准许其参与。

  第十六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做好体育设施、器材的维修保养,保证安全、正常使用。对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项目及设施、器材,应当告知注意事项、标注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十七条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名称、徽记、旗帜及吉祥物,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护。体育活动经营者利用上述标志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征得权利人同意。

  第十八条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国家和省规定的执法证件。对未持有效执法证件的,体育活动经营者有权拒绝。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或者相关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改正后再次违反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同意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未使用依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准许不符合要求的消费者参与或者对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事宜未作真实说明、未设置明确警示标志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管理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侵害体育活动经营者合法权益的;

  (二)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不予查处或者查处不力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1月16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