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08:22:09  浏览:95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规则的通知

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规则的通知

伊政办发〔2007〕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林业局、厂、公司,市属、省属、中属企事业单位,市政府各委、办、局: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切实规范和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市政府依据省政府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意见制定了《伊春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信息报告责任制度,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市政府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伊春”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伊春市人民政府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规则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7〕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意见的通知》(黑政办发〔2007〕11号)精神,为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避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漏报、迟报、瞒报等问题,确保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信息报告原则

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实行责任主体报告原则、第一时间报告原则和按照事件分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级报告原则。

  二、信息报告的分类和分级

(一)事件分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四类。

(二)事件分级。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级别。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本地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本地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政府调度多个部门或部分县(市)、区、局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本地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县(市)、区、局调度多个部门或乡镇政府、林场(所)的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县(市)、区、局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或由事发地乡镇政府、林场(所)独立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信息报告内容

 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已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情况信息、应对处置信息和调查评估信息。

   (一)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测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

   (二)已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情况信息报告。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已采取的措施。

   (三)应对处置信息报告。包括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及需上级政府协调事项、处置结果和善后工作。

   (四)调查评估报告。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恢复重建及提供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

   四、信息报告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方式分为初报、续报和终报。

   (一)初报。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要求,可先用电话直接报告事件初始信息,文字信息后补报。

   (二)续报。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要求,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持续报告事件处置情况。

   (三)终报。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告事件处理结果及对整个事件的调查评估。

   五、信息报告程序

   (一)突发公共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局或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局及有关部门接到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向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政务值班室)及主管部门报告。

   (三)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务值班室)对收到的各类基础信息,应迅速分析处理,然后上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并按照指示通报有关联动单位。

   (四)市政府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

   六、信息报告责任主体

   (一)根据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有关港澳台侨和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信息,由市外侨办、市台办负责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政府相关部门,并抄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务值班室)。

   (三)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务值班室)负责向省政府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同时负责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事件可能波及到的相邻地市通报信息。

   七、信息报告时限要求

   (一)在确认为一般(Ⅳ级)或较大(Ⅲ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要在2小时内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或林业局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市政府要在6小时内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二)在确认为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市政府要在2小时内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报告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市政府在向省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三)遇有特殊情况,确实难以在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准确向省政府报告的,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务值班室)要在接到事件报告后2小时内以电话形式向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说明情况。

   八、信息报告质量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是急需请示上级掌握并进行相应处置的应急性信息,凡上报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必须做到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要素完整、表述准确,确保信息报告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九、信息报告渠道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及时收集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相关社会动态。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准确、客观报道突发公共事件。

   (二)注意从互联网、境外媒体的报道中获取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对其中反映的重要情况要及时核实和评估分析,并视情报告。

   (三)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开放的信息接报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并经核实后视情上报。

   (四)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局要结合实际,在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建立风险隐患报告激励机制。

   十、信息报告责任追究

 对突发公共事件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不认真履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职责,迟报、误报信息的,有意谎报、瞒报事件真实情况的,不按规定报告或通报事件真实情况的,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因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民法院在发挥终结纠纷功能,实现服判息诉的过程中,如何让当事人通过“ 服”判实现“息”诉,成为当前法官面临的一大课题。鉴于“服”和“息”表现的是案件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和接访经验,立足司法过程的性质和诉讼节点的控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服判息诉进行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思考。

首因效应,赢得信赖。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起着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而且引导人们无形地扩大,进而形成光环效应。根据这一理论,裁判者要想让当事人接受裁判,必须从当事人与法官第一次对视开始着手。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热情”是第一要素,“在人类的品质描述中,热情一词位于人类品质词的中心”,当事人一旦认为法官是热情的,“就会把联系在其周围的其他人类优良的品质也配送给他”。“尊重”是第二要素,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此外,真诚与特别关注这些要素也至关重要。通过这些要素的输入,使当事人取得“这一法官是公正的”认知效果,进而最终认可我们的裁判。

光环效应,形成互动。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上有一个相互性原则。《圣经》曰:“你期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朱苏力教授说:“法律说到底是要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就提示法官,要想获得当事人对法官包括对裁判的认可,就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体悟当事人之所想,坚持以当事人为本,使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从而最终理解并服从裁判。

心灵引导,激活真善。激活当事人心中的真、善、美。从心理学角度讲,影响服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道德水平。我们应考虑怎样激发起当事人内心的爱与善良;因势利导,使当事人的不良情绪得以抑制消减,甚至转化为互相理解与体谅,最终理智地对待裁判。

把脉焦点,查证突破。要真正达到让当事人服判息诉的效果,功夫更在案件审理的本身——即不论对事实认定还是对法律适用均应围绕焦点问题展开。案件的焦点可以是事实的一个细节,也可以是一个细微的法律规定。找准了案件的焦点,围绕焦点刨根问底地进行证据的分析、事实的认定以及说理,不仅使案件的其他问题迎刃而解,当事人服判息诉的概率也会提高。尤其是遇到复杂案件,要先仔细给案件“把脉”,准确找出案件的焦点,并将这一焦点问题彻底厘清,尽量还原案件原貌,服判息诉的比例必然会提高。

文书制作,明理融情。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价值取向是“情、理、法”的交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社会性的人,大家比较关注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可。作为对社会公开的裁判文书,必须以法律为主旋律,全面、准确叙述案件事实,并且对所叙事实做有力说明。百姓内心对公正的理解与法律的判断有时存在错位。要想让裁判文书“公平、正义、效率”等词语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达成对话,必须结合中国人的信仰、价值、文化、传统、观念、心态等内容,使裁判文书的法律意义直达公众内心,做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判后寄语,答疑释法。心理学将人剖析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本我是本能的我,以快乐为行事原则;自我是现实的我,以现实利益为处事原则;超我则是道德的我,以至善为原则。人在不同情形下“我”有着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在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努力挖掘各方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使当事人道德层面的“超我”得以释放,从而达至互谅,促调服判。尤其是判后寄语应将重点放在答疑释法和告知执行相关规定上,以期实现服判息诉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税[2005] 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5月1日起对税则号7208、7209、7210、7211、7212、7213、7214、7215、7216、7217、7219、7220、7221、7222、7223、7225、7226、7227、7228、7229项下的钢材,出口退税率下调为11%。具体执行时间按《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特此通知。

财 政 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