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宣传和检查活动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02:54:34  浏览:83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宣传和检查活动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宣传和检查活动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建设部 国家旅游局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国质检联(200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厅(建委)、旅游局、妇联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确保“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游乐场所和旅游场所广大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请各地于今年5月份,继续深入开展“为了孩子的安全快乐,为了明天”的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专项安全宣传和检查,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抓住重点,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氛围
当前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游艺机和游乐设施事故不断。1999年贵州马岭河风景区索道发生14人死亡,22人受伤的重大事故。尤其是去年“五一”节前后的一周内,江苏、湖南、广西连续发生了3起“太空船”游艺机事故。各地相关部门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重视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明确各方安全责任,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宣传安全法规。各地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和现场咨询服务方式,大力宣传《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游乐园管理规定》(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85号)、《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技监局〔1994〕08号)、《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标准》(GB8408—2000)、《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1997)和《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12352—1990)等规章和标准,扩大社会影响。
2.普及安全知识。各地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及游乐园安全管理知识,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印制和发放有关安全须知等宣传品。
3.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建立联系渠道,鼓励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投诉有关安全隐患,促进群众监督机制的形成。
通过宣传,普及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知识,督促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经营者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规,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环境。
二、加强安全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决查处违章行为
各地相关部门要联合行动,认真检查本地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明确责任,不留死角。检查中发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立即处理:
1.对无生产许可证企业制造的游乐设施,要坚决查处并责令经营者停止使用;
2.对未按规定进行安装检测验收的、未进行定期检验的、以及经检查存在缺陷和隐患的,要责令进行整改和维修,经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使用;不能按上述要求妥善处理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年久失修不能消除隐患的要责令停用;
3.对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经营者未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未制定游客乘坐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须知的,或者虽有上述制度和须知,但不完善、执行不严的,要限期整改;限期内未完成整改的,应责令停止运营;
4.要督促各使用单位制定游艺机、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事故救援预案,配备适当的救护设施和人员,要有可靠的通讯联系渠道,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各地应在5月31日前完成上述各项工作,活动期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相关部门。


2001年4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喀麦隆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国 喀麦隆联邦共和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喀麦隆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签订日期1971年3月26日)
  由中国政府代表、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冯于九先生阁下率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代表团于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三月二十六日在雅温得进行了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冯于九先生阁下同喀麦隆联邦共和国外交部长让·克恰先生阁下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喀麦隆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会谈。
  会谈是在相互具有合作意愿和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经过会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喀麦隆联邦共和国政府,根据两国的利益和愿望,一致决定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两国政府同意遵照国际惯例,特别是遵照下述原则,发展两国之间的外交、友好和合作关系: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喀麦隆联邦共和国政府奉行的不结盟政策。
  喀麦隆联邦共和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喀麦隆联邦共和国政府还同意共同努力促进两国人民的发展,在反对一切形式的外国侵略和统治的斗争中相互支持,鼓励进一步巩固世界和平及彻底肃清在非洲的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喀麦隆联邦共和国
      中国政府代表、大使        外 交 部 长
        冯 于 九            让·克恰
        (签字)             (签字)

                     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于雅温得

关于实施四氯化碳生产配额许可证、使用配额许可证及销售登记管理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2005〕289号




关于实施四氯化碳生产配额许可证、使用配额许可证及销售登记管理的通知
  

  为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国际义务,实施保护臭氧层多边基金执委会与我国政府签订的《关于四氯化碳和化工助剂淘汰协议》,控制全国四氯化碳(以下简称“CTC”)生产、使用及销售,现就实施CTC生产配额许可证、使用配额许可证及销售登记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管理

    (一)所有CTC生产企业必须持有CTC生产配额许可证,并在配额范围内组织生产。生产配额许可证当年有效,各企业年度生产配额自每年1月1日起计算。配额许可证不得转让。

    (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确定国家各年度CTC生产配额总量和各企业的CTC生产配额量。

    (三)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符合以下资格的CTC生产企业可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生产配额许可证:

    1、2003年4月7日前已投产的CTC化工生产企业;

    2、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副产CTC的生产企业。

    (四)2005年度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的申请和发放:

    1、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符合申请资格的企业必须填报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申请表(附件一附录1),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CTC生产配额许可证。

    2、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申请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并依据基准年2001年度企业CTC产量、企业生产工艺状况和2005年度国家CTC生产配额总量核发企业2005年度CTC生产配额许可证。

    (五)以后各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家CTC年度生产配额总量和企业上年度配额许可证执行情况,在各年度3月底之前确定并核发该年度各企业CTC生产配额许可证,同时向企业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通报核发结果。

    (六)CTC生产配额的交易:

    1、进行CTC生产配额交易的企业双方必须同时持有CTC生产配额许可证,且用于交易的CTC生产配额应是当年尚未使用的配额。

    2、进行配额交易的企业双方签定的交易合同,必须报送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后方可生效。CTC生产企业交易CTC生产配额后,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变更后的CTC生产配额进行生产。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可调配企业不能有效使用、且未进行交易的CTC配额量。

    (七)持有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的企业(以下简称“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必须按生产配额执行情况报表(附件一附录2)和销售明细报表(附件一附录3)的要求,在每季度结束后的15天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送本季度各月CTC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并抄报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八)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必须保存前三年与CTC生产有关的原始资料:生产年报表;生产月报表;销售年报表;销售月报表;原料和产品购销发票;财务年报表;生产操作记录,包括投料量、产量、产品灌装记录等,并接受国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审计。

    (九)对不按时报送或不报送有关数据、瞒报和谎报数据、超配额生产、违章交易CTC生产配额的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减少其下年度生产配额量,直至停发其生产配额许可证,并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十)凡企业无CTC生产配额许可证而生产或副产CTC的均属非法生产,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查处。

    二、CTC使用配额许可证管理

    (一)所有使用CTC的企业必须持有CTC使用配额许可证。使用配额许可证当年有效,企业年度CTC使用量自每年1月1日起计算。

    (二)所有使用CTC的企业必须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获得使用配额许可证。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除已获得2005年度CTC使用配额许可证的企业,其他CTC使用企业可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填报CTC使用配额许可证申请表(附件二附录1),申请2005年度CTC使用配额许可证。以后各年度,申请企业在每年10月底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填报CTC使用配额许可证申请表申请下年度CTC使用配额许可证。

    (三)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家年度CTC使用配额总量,并参考企业2002至2004年度CTC平均使用量,审查、核定并发放企业2005年度CTC使用配额许可证。

    (四)以后各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每年的12月底之前对各企业当年CTC使用配额许可证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国家CTC年度使用配额总量和CTC使用淘汰进展情况,以及各企业使用配额量的申请情况核发下年度各企业CTC使用配额许可证。

    (五)持有CTC使用配额许可证的企业(以下简称“CTC使用配额持证企业”)只允许向持有CTC销售许可证的企业采购CTC。

    (六)CTC使用配额持证企业必须按CTC使用配额执行情况报表(附件二附录2)及CTC采购明细报表(附件二附录3)的要求,在每季度结束后的15天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送本季度各月CTC的生产及采购情况。

    (七)CTC使用配额持证企业应保存近三年有关CTC使用的原始资料:生产年报表;生产月报表;销售年报表;销售月报表;原料和产品购销发票;财务年报表;生产操作记录,包括投料量、产量记录等,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

    (八)对不按时报送或不报送有关数据、瞒报和谎报数据、超配额使用、违规采购和使用CTC的CTC使用配额持证企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追究企业违反配额制度的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减少其下年度使用配额,直至停发其使用配额许可证。

    三、CTC销售登记管理

     (一)本通知适用于国内所有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和已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登记销售CTC的经销商。

    (二)所有拥有当年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的企业,自动具有该年度在国内销售CTC的资格。

    (三)只有拥有当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放的CTC销售登记证的经销商,方可在国内销售CTC。CTC销售登记证每年发放一次,当年有效。

    (四)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计划销售CTC的经销商由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推荐,并按“CTC销售登记申请表”(附件三附录1)的要求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CTC销售登记证。

    (五)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申请CTC销售登记证的企业进行审核并向合格企业发放CTC销售登记证。

    (六)以后各年度的12月31日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完成对各CTC销售商当年CTC销售和数据送报情况的审核,并根据经销商提交的“CTC销售登记申请表”(附件三附录1)发放下一年度的CTC销售登记证。

    (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在各年度向CTC生产和使用企业公布已登记认可的CTC经销商。

    (八)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只能在生产配额的范围内向持有当年CTC使用许可证和当年CTC销售登记证的经销商销售CTC。

    (九)持有当年CTC销售登记证的经销商只能向持有当年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的CTC生产企业购买CTC、只能向持有当年CTC使用许可证的企业销售CTC。

    (十)所有CTC生产配额持证企业应按要求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送本企业CTC销售情况。

    (十一)所有持有CTC销售登记证的经销商必须按照CTC销售执行情况报表(附件三附录2)和CTC采购和销售明细报表(附件三附录3、4)的要求,在前三季度结束后的15日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送各季度中各月CTC的采购和销售情况;第四季度每月结束后的15日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送各月CTC的采购和销售情况。

    (十二)所有持有CTC销售登记证的经销商必须保存最近三年有关CTC的采购和销售原始记录以及相关资料,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

    (十三)对不按时报送或不报送有关数据、瞒报和谎报数据的CTC经销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书面通知各CTC生产和使用企业,停止向该经销商供应和采购CTC。

    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每年对所有已登记的CTC生产、使用和销售执行情况和报送的数据进行不定期检查,CTC生产、使用和销售企业必须接受检查并给予积极配合。



  附件:1.CTC生产配额许可证管理表格 http://www.zhb.gov.cn/image20010518/4447.doc

     2.CTC使用配额许可证管理表格 http://www.zhb.gov.cn/image20010518/4447.doc

     3.CTC销售登记管理表格 http://www.zhb.gov.cn/image20010518/4447.doc

  

  二○○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环保 四氯化碳 配额许可证 通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